周远清:把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作者: 时间:2002-06-18 点击数: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多年来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很多学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1984年美国成立的“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就提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高等学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质量。1984年法国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强调,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质量问题列为新世纪高等教育三大指导思想之一(号召高等教育对不断变革的世界的响应,应当以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为指导)。
新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将步入一个继续调整并有较大发展的时期。既有数量的扩大,又有质量观的调整。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更应成为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成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中心,质量意识要升温,再升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共识。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为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过许多措施,但是,它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时代的需要,长期不懈地念好这本经。随着我们的时代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直接步入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性的进展,也随着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教育界又发出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强音,不少省、市从前年以来就组织队伍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召开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甚至有的省把今年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年。不少学校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有识之士也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献计献策,教育部及有关司局也多次下发文件。究竟如何来对待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呢?笔者认为,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当作权宜之计,而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战略上来认识,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从一个学校在21世纪的发展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来研究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面临世界范围的竞争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大背景,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我国的高等教育,每一所大学的发展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我国高等教育首先面对着一个更大的开放环境,或者说全方位开放。其次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或者说全方位竞争。我国高等教育多年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所以更加开放的形势给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世界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引进和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成熟经验,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竞争,特别是人才资源和人才质量的竞争,在世界交往的游戏规则中,质量低的产品将受到抵制,最终将被无情地淘汰。产品的质量面临激烈的竞争,人才也是这样,只有高质量的人才才有竞争能力。当然要使高等教育得到健康发展,规模、结构、效益也是重要内容。所以,要遵循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这才是真正的发展观,健康的、成熟的质量观。
二、高教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开创了新的空间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一个新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初步形成,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就业体制、经费筹措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重大改革,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性进展。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使我国高等学校学科更加综合,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了重组与合并,使得一批大学朝着更加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改变了我国大学学科科类比较单一的局面。但是,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办学效益。所以,当前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完善和巩固管理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成果,整合已合并学校的学科,调整学校的学科结构,发挥综合化、多学科渗透的优势,使我国一批学校更上一个新的层次。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大学结构改革的重大方针,推进国立大学的重组与合并,把医学院校等单科院校合并到其他大学里面去,日本也在不失时机地调整大学结构,并且提出重组与合并,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但是大学结构仍然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真正文理工农医学科都全的大学很少,特别是单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办学的定式还严重地束缚着我们的政府管理人员、大学的校长,这种单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办学定式要使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跨进更高层次,接近世界水平,恐怕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当务之急应该加大力度对合并、重组学校的学科进行整合,使它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基础更扎实,知识面更宽,素质更高,能力更强,推进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的发展,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充分利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结构调整的成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也是巩固和完善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提高质量本身也正是巩固和完善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高校连续几年扩招后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更加紧迫
经过几年连续扩招,学生规模有了很大发展,规模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也满足了一部分群众上大学,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果不去正视它,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质量会受到影响,会在未来人才竞争中失去竞争地位,有的学校甚至会被竞争所淘汰,整个高等教育也要为之付出代价。当前,我觉得下面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建立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观念,提高整体实力意识。
什么叫“整体实力”呢,我认为它是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标志,整体实力包含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也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四者的水平,以及四者是否协调发展。只注意某方面的发展,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就会出现高等教育的不协调局面,教育和政府部门非常重要的是要在宏观上把握这四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等教育成熟的标志。从工作上来说,某个阶段有所侧重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发展战略必须是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结构大调整,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加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这几年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规模、效益也明显提高,打破了旧的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对待这些问题必须从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角度审时度势,迅速采取措施,建立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新的平衡。当前主要的方面是围绕提高质量采取措施。提高质量意识是当前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主导方面,重数量轻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个顽症,我们已经为之付出了和将继续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其他方面如此,教育也是如此,它带来的后患就不是一时一事,甚至是一个时代并且影响国家长远建设的各个方面。
2.解决扩招以后的政府投入问题。
这几年普通高校扩招使在校生规模净增370万,200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与1998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各类高校在校人数达1300万,比1998年增加了90%。但是各级政府的投入就没有完全跟上。据了解,新增加的学生,学校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事业费的增加。据估计,各级政府的投入仅为按照标准所需投入的一半,致使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趋紧,如1998年与2000年相比,生均占地从86平方米/生下降至64平方米/生,生均教学仪器设备从5526.5元/生下降至4984.5元/生,生均图书从109.5册/生降至76.4册/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长期下去,培养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3.师资队伍紧缺。
办好大学大楼需要,但关键是师资,是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一方面学校规模有了迅速的扩大,同时50年代、60年代成长的教师大批退下来,使得学校师资队伍非常紧缺,加上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长期存在,高校的专任教师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特别是基础课老师,即使是现在大批年轻队伍补充上去,也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时间。据了解,为了对付扩招以后教学的紧张状态,许多学校采用加大教师特别是基础课教师工作量的办法,有的数学教师一周安排30课时、28课时的教学任务。另外,小班课改为大班课,连外语也上大班。教师忙于应付,没有时间备课、科研和提高,怎么谈得上提高质量呢!并且长此下去,教师健康状况也会恶化。据统计,我国高校生师比已达18∶1,世界发达国家生师比最高也就是14∶1,如果按14∶1计算,我国高校还缺近10万专任教师。所以,采取紧急的特殊措施,补充教师、培养教师,是提高质量的当务之急,更是我国高等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4.改善教学条件,特别是实验条件和图书条件。
这几年我们利用世行贷款改善了28所大学的基础课实验条件,使得这些学校基础课的教学条件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但是,对大多数大学来说,实验条件特别是基础课的实验条件是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长期投入不足,设备得不到更新,实验室的队伍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而高等学校实验条件、实验课的水平,对学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本来就问题很多的实验环节,扩招以后更为严峻,一个人做的实验两个人或三个人做了,甚至变为表演实验,有的学校实验室教师、实验人员队伍不稳定,又非常紧缺。图书数量和质量本来就紧缺,这几年得到的补充又少,所以生均图书数量大幅度下降,尤其地方院校下降得更多。下决心改善办学条件,实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需要迅速采取措施。
提高质量不仅仅是普通高等教育,各类高等教育都有提高质量问题,成人教育、民办教育、远距离教育等都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这些教育办学的历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来说要短,面临的困难又多,为在社会建立更高的声誉还需我们作出长期的更加艰巨的努力。所以,提高质量更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当然,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是多样化的,所以,质量的标准也不是统一的,我们希望各类高等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但是提高质量中的“提高”是共同的,不能说有的学校要提高质量,有的学校不必提高质量,甚至可以原谅其降低质量。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也是分层次的,但是分层次、多样化决不能作为不提高质量的借口。
提高质量关键在于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要改革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改革教育思想,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高等学校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要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要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立于世界之林,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
上一条: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 下一条:从战略高度做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