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学子18年的实践:大学生创新人才层出不穷[图文]

作者: 时间:2007-11-26 点击数:


18年,从最初几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到如今创新人才层出不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日益红火——

百万学子的创新实践

第十届“挑战杯”落幕 东南大学捧杯

11月8日,当阿曼达和蒂莫西迈出天津火车站大门时,这两位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系博士研究生可能没有想到,他们不仅是第十届“挑战杯”迎来的第一批参赛者,也是“挑战杯”历史上第一批外国“挑战者”。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迎来“18岁成人礼”之际,首次打开国门,面向全球青年学子发出了“英雄帖”,阿曼达们勇敢接受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热情邀请。
自1989年创立以来,经历18年风雨历程,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几个学校交流到而今,挑战杯已经成为一场超过两百万高校学子参加的科技盛宴。

创新成果要“顶天立地”

给家用空调装上加湿器,智能停车场破解停车难题,残疾人坐轮椅上公交车……11月15日,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天津南开大学拉开帷幕。在科技作品展会现场转悠一圈,天津师范大学的张冰连叫可惜,“原以为不是航空航天就是机器人,早知道这些也可以上‘挑战杯’我也参加了!”
此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曾经让人产生异样联想:“上不着天”——与科学前沿发展水平相距甚远;“下不着地”——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关系不大。但在第十届“挑战杯”竞赛决赛作品展上,记者不仅发现了智能机器人、便携卫星通讯设备等一些高端科技的作品,更让人欣喜的是,很多作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郑瑶带着两捆甘蔗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天津。这可不是一般的甘蔗,而是郑瑶研制的能增强甘蔗抗病能力的转基因甘蔗。“我觉得自己干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位痴迷农学专业的姑娘很是得意。目前她的转基因甘蔗正在浙江和福建进行试种,不仅能抗病,而且产量提高了60%以上。
开车太累不知不觉打起瞌睡,一不小心就出事故。南开学子针对现有的车速检测、头盔式检测手段的局限,开发出一套警醒系统,可以通过对驾驶员的面部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给予及时提示。这个系统在国内属首次问世,已经有广东的部分厂家表示出合作意向。

“挑战杯”上的第一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徐俊,在参加此次“挑战杯”时,遭遇了他见过的最大一笔投资。天津的一家企业找到他,打算向各油田推广采用他的抽油机,预计在两年内推广1000台。每台这样的抽油机,市场价大约70万元。以此计算,这是一项涉及7亿元的合作,堪称“挑战杯”竞赛的“第一单”。
“挑战杯”,成了徐俊们走向市场的媒介。第三届“挑战杯”引入科技成果转让洽谈,第六届科技成果转让金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第八届成功举办科研成果拍卖会。然而,相对于18年来跻身全国“挑战杯”大赛的万件作品来说,成果转化仍不尽如人意。在第八届科研成果拍卖会上,第八届比赛作品也仅有12项与企业签约,约占作品总数的2%。
“看客多,有实质结果的少。”武汉科技大学领队成红峰教授分析,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毕竟有限,成果中的缺陷在所难免,需要进一步打磨完善,但是现在的企业大多“只同甘不共苦”,希望像招毕业生立马上手一样,期待一投入即受益,很少能投资或直接参与高校成果的转化。成红峰也在反思学校组织工作中的不足,“毕竟企业对很多项目还是很感兴趣,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请他们进来跟踪学生项目,一同培育。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条: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将办四场行业性网络招聘会 下一条: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将办四场行业性网络招聘会

宁夏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C) 2002-2015 网站维护:宁夏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