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大学要回归大学的本质

作者: 时间:2010-07-06 点击数:


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记者: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大学越来越被人们看成是一般的社会组织甚至是行政单位。作为大学校长,你认为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黄达人:我们在学校内部一直强调,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同时,大学还必须有所作为,除了能够培养优秀人才,还应该面向未来,服务社会。
此外,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教授就是大学。教授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体现者和传承者,是衡量大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尺度,也是对学生人品、学品有着根本性影响的群体。没有了教授,大学也就不成为学术共同体了,教授绝对不仅仅是大学的雇员。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记者:现在很多大学教授都热衷于担当行政职务,但是我们听说,在中大没有教授愿意出来做处长,这是为什么?

黄达人:的确,我们在公开招聘行政部门领导时,常常遇到没有教授前来报名的尴尬。一般来说,作为职能部门负责人,拥有一定的资源配置权。一些教授愿意出来做官,可能是因为担当行政职务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但如果做官只是为大家服务,而不能获取更多资源的话,教授们谋求行政职务的驱动力会小一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大营造了一个好氛围,避免让行政职务成为谋取资源的手段。
有一个例子。我们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他掌管着学校包括学术研究、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的经费,但他所在的团队一分钱也没有多拿。

记者:大学去行政化是个社会关注的话题。你也曾说过,大学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那你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应该如何实现?

黄达人:大学去行政化会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必须与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的体制改革同步推进,逐步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作为大学,目前我们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校内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学校的行政部门要围绕教学和科研做好服务工作。行政管理人员更多地要考虑:我能为教授、为教学科研做些什么?怎样提高办事效率,让教授们在中大感觉到愉快、舒心,而不是总有被人“管”的感觉?

中大学生要有特定的精神血脉

记者:你在中大还提出来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善待学生”。请问如何实现这一理念?

黄达人:每个大学都该有自己的理念,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我认为,“善待学生”的理念体现在目标层面,就是要让我们的毕业生“知礼、诚信、勤奋、阳光,敢于超越、勇于担当,并具有职业准备”。这样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他们的一生负责。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强调大学与国家、社会的紧密联系,强调关注民生,强调培养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学生,是中山大学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记者:目前,各高校都在强调培养创新人才,中大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

黄达人:教授就是大学。作为老师,首先要把最好的课程、最优秀的教学提供给学生。
在实践教学方面,近年来,我们按学科专业和课程改革打造了3个校一级公共教学实验中心、10个院二级管理的专业教学实验中心、5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允许并鼓励本科生提前深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参与科研项目,让本科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培养。近10年,我们还通过学校自建、校府共建、校企共建等方式建立了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在这个夏季学期,中山大学有超过半数的院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乡村和社区进行田野考察,到工厂、企业从事实习和见习。
在国际办学方面,近年来,中大先后与香港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地高校开展了多项本科生国际(境外)学位联合培养项目。这些办学项目主要以“2+2”的形式为主,即第一、二学年在我校完成学业后,通过相关考核的学生可前往合作高校继续后两年的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我们本科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质量,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扩大国际视野及获取国际经验的机会。
此外,从2009年开始,我们有步骤地在全校推行本科通识教育计划,希望能达到“培养心智、提高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人格理想”的通识教育目标。

我常常为我的学生而感动

记者:现在正是毕业的季节,听说你还会继续与每一名毕业生握手合影并亲手颁发证书?

黄达人:是的,我不能让我的学生说,在中大读了几年书没见过校长。今年差不多要与1.6万名毕业生握手留影。虽然这在体力上是个付出,手也会照例肿到要按摩,但在精神上绝对是种享受,特别是听到学生在我耳边说“我爱中大”,我会感到很开心。

记者: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期望很高,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在就业能力的认知上存在错位,比如,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但有的学生更看重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外语能力。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黄达人:企业要求大学生一毕业马上就能上手工作,这是不可能的。培养某种能立竿见影的技能,应该是职业技术学校的责任,不是大学的事情。
就在前两天,一个学生来找我,问能不能和您合个影,合影后他递给我一封信。他告诉我,他已经被南方报业集团录用了,但他决定放弃在广州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经济欠发达的家乡梅州去做村官。在学校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还有,我们的学生支教团,一批批的学生在云南偏远地区坚守了10年。现在的大学生,可能有社会上常讲的那些问题,但我认为他们更有可爱的、敢担当的一面,我常常会为他们而感动。
(来源:2010-07-05 新华网 记者 武欣中 林洁)

上一条:《西部放歌》新书发布 事迹激励学子扎根基层 下一条:教授言传身教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宁夏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C) 2002-2015 网站维护:宁夏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