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放权 院系掌管人财物
作者: 时间:2003-04-21 点击数:
记者 亓树新 通讯员 刘瑞峰
一些长期不在岗的教授日前收到了来自所在学院的“最后通牒”:若再不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将被取消工资、津贴等一切待遇。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今年春季学期推出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赋予了院(系)充分的自主权:教职工的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国家政策工资以外工作贡献报酬的分配及财务管理、教学规划的制订、学科发展方向的确立等均由学院自主进行。
据了解,在过去,聘谁不聘谁,薪酬多少,院(系)说的不算,因为人、财、物“三权”在学校。哈工大此次改革的核心就是将上述权力下放到各个院(系)。学校根据各个学院使用办学资源多寡、贡献大小、工作质量等,确定年度资金分配额度并直接划拨给各个院(系),学校也不再核定各个院(系)各类人员的编制。在分配制度上,学校将原来随工资一起发放的与工作贡献有关的津贴、补贴和原校内岗位津贴合并统一作为劳动报酬参加分配,除院士、院长和党委书记以外,其他如教学、科研、教辅、党政管理、直属人员、各岗位工人等均由各院(系)自主聘任并确定岗位报酬。改革方案特别强调,要避免产生新的“大锅饭”,按贡献论酬劳。
有关人士认为,这表明哈工大的院(系)被授予了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在传统管理体制下,学校管得过多、过细、过死,学院一级只能被动地落实上级精神,没有自主办学的权力。学校各职能处室也陷于繁琐的事务管理中,无暇思考和解决深层次问题。一位学院党委书记说,高校办学重心下移,是真正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学院的教学、科研、招生分配等指标被纳入工作水平核算评价体系,从而增强了院(系)办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薪酬分配上以贡献论英雄,凭贡献大与小拉开了收入档次,有利于促进队伍建设与员工素质的提高,稳定骨干教师并激发其工作热情。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初开始,该大学各院领导班子就着手根据本院的学科总体规划、办学规模、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等工作量进行测算,制订岗位职责和考核原则,研究岗位聘任与分配方案。动作最快的交通学院的改革方案已在教师代表大会上得以通过,并于日前成立了“岗位评聘委员会”。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改革方案第一步即是行政人员全部下岗,重新竞聘。竞聘者多于岗位的严峻形势,迫使全院教职工有了强烈的岗位危机感。一位教师感慨,岗位高低待遇不同,干多干少奖惩分明,滥竽充数的人再也混不下去了。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权力下放、办学重心下移,并不意味着学校放手不管,而是要加强监督评价工作体系的建立,促使各部门更好地发挥宏观评价、监督、调控职能,强化目标管理。
据悉,哈工大将根据各学院每年的贡献和工作质量进行排队,重新确定资金分配额度,上一年度的考核结果计入下一年的分配额度。
(摘自《中国青年报》)